呼吸道感染|居住環境密集感染後易造成「家中小型爆發」 長者應及早接種RSV預防疫苗避免嚴重症狀

醫健人物

發布時間: 2024/06/19 17:35

分享:

分享:

香港人煙稠密、空間狹窄,加上近年有各種各樣的傳染疾病湧現,一旦受到感染,很大機會也會同時傳染家中其他成員,造成「家中小型爆發」。阿梅(化名)的家中有大有小,早前便因為小女兒在幼稚園中受到感染,出現發燒、傷風咳的徵狀求醫,經快速測試後發現感染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醫生曾提醒阿梅要小心隔離,免得傳染家中長者,擔心增加長者出現併發病風險。可惜,最終家中各成員仍是陸陸續續受到感染,包括阿梅的爸爸。由於阿梅的爸爸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感染RSV後的徵狀較其他家人嚴重,讓阿梅非常自責。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彭少良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種可引致呼吸道疾病的單鏈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後會引發上呼吸道症狀,例如傷風、咳嗽、鼻塞、頭痛、發燒等,但RSV與其他病毒不同,RSV特別容易感染下呼吸道,可以引發中耳炎、氣管炎、支氣管炎甚至肺炎等。對健康人來說,RSV感染通常沒有太大問題,但對嬰幼兒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病徵可能會更嚴重,併發症風險也更高。

RSV可引致肺炎及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

「RSV的潛伏期介乎 1至10 天,最常見的是5-7天,可通過感染者噴出大量含有病毒的飛沫而傳播開去,所以只要接觸到含有病毒的飛沫,再加上沒有足夠抵抗力的話,便很容易受到感染。香港的長者普遍健康狀況不太理想,大多數都有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哮喘、腎病等,一旦感染RSV,可能會加重他們原有的慢性病,此外 RSV不僅可以直接導致肺炎,還可能與其他細菌或病毒一起引發細菌性肺炎,病情可能會更加嚴重。」

彭少良醫生表示,過往由於缺乏快速檢測手段,進行核酸檢測成本較高,所以醫護人員只能依靠病徵診斷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及大致判斷為病毒感染,而不會深入了解具體病毒類型。但近年隨著快速測試的出現,成本較低,醫護人員可以盡量查明具體病毒類型,例如RSV,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之餘,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避免傳染給他人。

不過,由於現時並沒有針對RSV的特效治療藥物,多數情況下只能進行舒緩性治療,必要時才會考慮處方抗病毒藥物 。彭少良醫生建議市民,如果懷疑自己有感冒等症狀,可以透過快速測試了解是否感染RSV等病毒。一旦確診感染RSV,應先評估自身病情是否嚴重,如果嚴重要及時就醫。如果症狀較輕,可以多休息、多補充水分,並避免與他人接觸,一般建議戴口罩、勤洗手、在家自我隔離等,以免傳播。

長者應接種RSV預防疫苗 提升保護效力

至於高危人士,例如長者及免疫力較低的患者,彭少良醫生建議他們及早接種RSV預防疫苗,以提供約90%的保護效力,以及減輕感染RSV後出現的嚴重症狀,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作用。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 的指引,RSV疫苗只需要一次接種,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有效,毋需接種加強劑。對於一般年紀的健康人士而言,則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和免疫力,根據自身情況及時採取恰當的應對措施,並提高對RSV的預防意識。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彭少良

欄名 : 健康專家專欄